SocialFi 深度解析—从当前市场看未来SocialFi的发展
- 资讯
- 2024-11-11
来源:Cobo Global 前言 正文 展望和总结: 参考资料 前言 根据 2022 we are social的报告,截至2022年4月,全球移动用户有53.2亿,互联网用户50亿,社交媒体活跃用户46.5亿。社交媒体活跃用户占全球人口的58.7%,全年增速7.5%,高于互联网用户的4.1%增速,以及移动用户的1.7%增速。GWI 的最新研究表明,全球互联网用户现在平均每天上网 6 小时 53 分钟。社交几乎是每一个用户的刚性需求,无论是在 Web 2.0 还是 Web 3.0 时代。 在 Web 2.0 时代,巨头公司掌握着人们在社交平台上的所有数据,并通过算法推送将用户困在信息茧房当中;基于广告的商业模式也使得 Web 2.0 的平台上充斥着各种病毒式、吸人眼球,猎奇的信息,抑制了真正有深度的内容创作。此外,巨头通过使用用户的信息和创作者的生产资料而取得的收益,并没有公平地分配给创作者和用户。 总结:可以看出,推进社交网络的演化的重要原因是网络硬件设施的升级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从台式电脑到 PC 电脑到智能手机,从 3G 到 4G 到 5G,社交功能从即时通讯的便利性、互动交友的多元化朝着更加个性化、内容创造、商务变现等趋势演变,社交逐步承担更多商业行为。 1.社交方式演变:文字聊天 → 图片分享 → 语音沟通 → 视频社交(短视频与直播行业)。 2.社交范围演变:1 对 1(通讯)→ 1 对多(论坛博客)→ 多对多(社区群组)。 3.头部社交产品地位坚固:目前头部产品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新兴产品难以获取市场份额。 4.文字社交形式仍占主流,视频社交有望成新趋势:5G 网络会让视频画面传输更加稳定、清晰,从而提升移动社交的产品体验,并带来玩法升级。 5.社交应用场景更加丰富和新颖,有望重塑用户的社交行为链条:从熟人社交、陌生社交、娱乐社交到现在的商业社交(视频up主和直播带货), 社交的商业变现属性不断增强。 6.社交产品的领域不断细分,包含即时通讯、视频社交、图片分享、个人主页、问答社交、音频社交、约会交友、社区论坛、直播社交、音乐社交和微博客等。 7.社交产品更加注重社区建设:随着年轻用户不断加入,社交产品尝试从建立不同兴趣圈的社区开始,通过UCG文化建设来提高客户忠诚度,然后发展成为多对多的社交俱乐部。 在 Web 3.0 时代的社交平台,人们将拥有对自己社交数据的绝对掌控权,是一种去中心化的社交方式。SocialFi 产品是在 Web 3.0 底层基础建设的基础上,从人们对’去中心化social‘或者’去中心化finance’(即 DeFi)的需求出发,进而将两个需求融合在一起的产品类别。去中心化社交和金融的结合,可打破平台垄断、消除单点风险,在全球数字经济系统的浪潮中创造全新业务模式和产品类别。 Web 3.0 SocialFi 在满足传统 Web 2.0 Social 所有的功能下,还实现的需求: 核心是从平台归还数字资产的所有权给个人。在 Web 2.0 社交领域,用户创造内容,运营商制定规则,数据留存于运营商的中心化服务器中,无法保障用户数据的隐私性。 利用 Web 3.0 的去中心化计算、去中心化存储和去中心化隐私保护的技术可实现: 从而使得用户的身份属性变得更加丰富,个人影响力更具价值,且在各种不同社交平台中同样有效;传统 Web 2.0 更加突出平台的影响力,而 Web 3.0 会更加突出个人的社交影响力,促进开发个人兴趣,解放了每个参与者的生产积极性;此外,DAO 可以对用户的身份进行自动化验证,在 DeFi 领域有着更多应用场景,如去中心化信贷。 核心是通过去中心化金融产品,使每个人都能够快速、方便地将个人的社交资本变现,并实现个人社交影响力价值的高速流通;在 Web 2.0 社交领域,平台通过推荐算法和定制化广告垄断绝大部分收益,内容生产者仅从中取得一小部分收入,甚至没有收益。 Finance 的表现形式体现在,用户的社交活动(如创作、评论和点赞等)可以: 基础:获得 Web 3.0 世界的资产(ERC20、721、1155等)作为“工作证明” 中级:获得 Web 3.0 世界的特权,如治理投票权和白名单资格等 高级:帮助用户成长为 Web 3.0 的 KOL,并可能转变为真实世界的 KOL,继而通过建立个人品牌(服装、音乐、周边商品卖货等)建立粉丝经济,并赚取名誉收入(出书、演讲、嘉宾等) Arweave 走了一条不同的道路:它承诺永久存储,即一次付费,永久访问。 我们可以借助零知识证明,比如 zk-SNARK 协议的“不泄露信息”特性,在不泄漏交易的细节(接收方,发送方,交易余额)的情况下证明链上的交易是有效的,对社交身份和交易金额保密的前提下,实现两个匿名用户之间的安全隐私转账。 NYM protocol 混合网络: NYM 中的数据格式是 Sphinx,这是一种匿名的加密数据包格式, 使得被加密的数据的发送源头不能被看出并且数据看起来特征结构和大小都一样,并且混淆数据进入网络中的顺序, 让外界无法知道数据本来输入和输出的顺序,从而让数据无法被准确定位,避免被黑客攻击。 DID(Decentralized Identifier):允许用户控制其数据,保护其隐私并最终通过开放的、抗审查的网络来确保其自由。用户拥有他们的个人数据,并可以携带至不同的去中心化应用中。 标注:作为公平的第三方研究机构,以下每一个类别的项目案例的排序均按照首字母顺序进行 Chainfeeds Source:https://www.chainfeeds.xyz/ 网页端已上线;将内容细分为发现、专题、深度和快讯等模块,解决不同用户的信息需求。 移动端用户可下载一个后缀为「.opml」的文件,将该文件导入RSS 阅读器 NetNewsWire,里面包含 500 多个 Feeds;NetNewsWire 目前只有 iOS 操作的系统可以下载。 ? 亮点:团队的信息收集和聚合能力强大,在华语社区有一定的影响力,内容模块做的很实用。 ? 局限性: 1.网页端没有搜索功能,用户只能被动 feed 资讯;用户如果没有苹果产品,无法使用移动端 2.不支持用户个性化收藏和整理资讯等功能 推特红包:Mask Network 和 MakerDAO 合作推出的推特红包功能,允许用户在推特上收发加密货币红包,无需涉及复杂的助记词; 成为除 DeFi 以外 Maker 最大的一个流量来源,并且吸引以太坊创始人 Vitalik 的关注和参与 Gitcoin捐款:Mask Network 和 Gitcoin 合作推出的捐款功能,让用户无需离开推特平台直接对 Gitcoin 上的项目进行捐赠 文件上传下载:Mask Network 和去中心化存储项目 Arweave 合作推出的一个去中心化存储功能,允许用户直接在 Twitter 或者 Facebook 上进行去中心化文件的上传和存储 ? 亮点: 1.基于 Web 2.0 强大的用户体量,在此之上的 Web 3.0 社交生态将会拥有相当大的用户基础; 2.作为 Web 2.0 迁移到 Web 3.0 的中间件,降低了用户进入 Web 3.0 的门槛 ,能够在 Web 3.0 基础设施门槛降低前率先带领用户体验 Web 3.0 功能并积累流量和品牌认知; 3.类似微信小程序可集成多样化 Web 3.0 应用 ? 局限性:过于依附于大型 Web 2.0 社交平台,以及治理代币的价值捕获有限。 Source:https://www.deso.org/ 支持区块链原生社交功能 已获得超过 10 万个节点加入,目前一条post的平均成本为 0.000017 美元 可尽可能存储多的信息到区块链,包含个人资料、帖子、评论和端到端加密的私信等 Social token: 在 Deso 链上,每一名用户都可以拥有“创作者代币”,在创建用户资料时自动生成。代币价格随购买量增长上升、随出售量增长下降。通过购买他人的“创作者代币”,用户可以获得该创作者的相关权益,如优质信息、会员内容、活动参与、潜力投资等。 Social NFT:用户可以在个人主页展示其购入的NFT,大家可以用评论、点赞和发送钻石的方式进行互动。 Social tipping:“钻石”功能作为小费的形式,允许用户为帖子打赏。 Source:Deso Docs (https://docs.deso.org/about-deso-chain/readme#the-importance-of-storing-everything-on-chain) 分配:总供应1080万枚,开发团队分配200万枚,约850万枚用于曲线释放,其余用作挖矿激励;$DESO除了作为区块链的原生代币,主要可用于购买“创作者代币”。 供应曲线:每一个创作者的代币供应都会固定在一定的数量区间,随着流通中代币数量的增加,代币价格随之增加(反之减少),使得创作者的影响力可以直观地通过币价体现。 Source: Deso Docs(https://docs.deso.org/about-deso-chain/readme#the-importance-of-storing-everything-on-chain) 创作者可以设置创作者奖励比例,假设设定为10%,每当有1枚创作者代币被粉丝购买,创作者可获得0.1枚,购买者获得0.9枚,Deso通过这种方式激励创作者推广自己的代币。 创作者也可以选择将创作内容制作为NFT出售,部分收入会分配至对应创作者代币的资金库。粉丝可以将所购买的NFT展示在个人主页,以获得社交show-off。 创作者代币与NFT可以被赋予更多功能,例如会员专属内容和特别活动的参与资格等 ? 亮点: 1.DeSo 最大的优势在于是一条专门为 SocialFi 定制的 Layer 1 公链,可以在裸机上运行而不需要虚拟机。 2.基于 DeSo 链上数据的开放性,其他开发者可以构建新的社交应用,生态内的应用数据共享,有利于整体生态建设。 ? 局限性: 1.虽然区块链性能有大幅提高,但仍无法赶超传统社交平台的速度。 2.未来会由混合工作证明机制转变为 100% 的 POS 权益证明机制,节点的防作恶机制暂不清晰。 Source: https://www.bbsnetwork.io/ Source: 白皮书(https://www.bbsnetwork.io/_files/ugd/a5afc9_5e3a4b4acd0f403b887cf54eec8cb2db.pdf) $BBS 可用于社区提案投票等治理活动 50%的代币分配用于 engagement mining(实质是作为社媒宣传的广告收入支付给 BBS 参与者),20%用于流动性激励,10%提供给早期投资者,10%团队保留,10%为长期发展基金。 广告商可购买 $BBS 作为奖励分发给为项目发展提供服务的生态角色们。持
Monaco Planet 1.为什么我们要关注社交赛道
社交平台掌握着大量用户流量、画像和行为数据,蕴含着巨大的商业价值
1.1 市场容量:
1.2 当前痛点:
2. Web 2.0 社交产品发展总结

2.2 Web 2.0 社交产品呈现以下特点:
3. 什么是 Web 3.0 时代的 SocialFi?
4. Web 3.0 SocialFi 相比 Web 2.0 Social 的核心差异
4.1 从 Social 需求出发:
4.2 从 Finance 需求出发:
5. 构建 Web 3.0 SocialFi 的三层底层设施
5.3 去中心化隐私保护:
举例:
6. 底层设施之上的 Web 3.0 生态


Mask Network

6.2 公链层
DeSo


6.3 协议层
BBS Network



CyberConnect



Lens Protocol

RSS3

6.4 应用层-直接社交
Rally.io

Nansen Connect


6.5 应用层-社区社交
Mirror.xyz


6.6 应用层-社群社交
Friends With Benefits

Whale

7. SocialFi 当前的发展局限性
7.1 底层端
7.2 Social 需求端:
7.3 DeFi 需求端:
8. 成功 SocialFi 产品的特性:
9. 展望:SocialFi 的未来
9.1 DID(Decentralized Identifier)
9.2 SBT (Soul Bond Token)
9.3 DID 和 SBT 在 SocialFi 领域可能的实际应用
9.4 重点关注方向:
10.总结
本文链接:https://www.bqcjw.com/read/39532.html